支付宝寻找中国锦鲤——病毒营销分析

支付宝寻找中国锦鲤

符合病毒营销要素:

1.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大量免费的高端商品及享受高级服务)

2.提供便捷传递信息的方式;(微博转发)

3.信息多批次,成阶梯规模扩散;(不同传播方式,使人们在不同时间了解并参与其中)

4.利用公共的积极性和行为;(人们都对此感兴趣)

5.利用现有的通信网路;(微博)

6.利用别人的资源。(指定商家提供指定商品与服务)

 

6p理论分析:

定位position:

目标人群:全体新浪微博用户

营销目标:使支付宝这个品牌得到更广阔的宣传,甚至走向全球;同时也提高了参与为支付宝锦鲤提供奖品的品牌的知名度

媒介习惯:社会化媒体接触人群、及时关注微博动态

 

乐趣pleasure:

引发人们的好奇心与中奖心理,既想知道这个“天选之子”会是谁,同时也抱着一丝丝自己可以中奖的期望参与,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参与play:

为此次活动提供奖品的各个商家品牌,分别在评论区晒出了自己献给支付宝锦鲤的礼物,并且这些商家都是在一小时之内迅速一个接一个完成评论和转发的,同时评论转发里有许多“蓝V”以及非常有影响力的用户(大多为营销号),他们的传播力度还是非常大的。品牌的集中参与转发,以及这些有影响力的用户的参与,使得更多的普通网民了解并参与其中,涉及面非常广,参与度非常高。

关联parallel:

支付宝其他活动、大众用户、品牌商、利己(开心 有希望成为锦鲤)

 

传播push:

此次营销活动是没有任何预告等行为的。9月29日支付宝官方微博发布此次锦鲤活动通知前,并没有在其他任何线上或线下渠道发布消息,例如微博前一天进行神秘预告,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媒介进行宣传,但令人惊异的是,在发布仅仅6个小时后,这条锦鲤微博转发量就突破了100万。同时,支付宝通过在发布微博后利用“奖品清单”等手段,以及各种蓝V及有影响力的营销号的转发,吸引了更多人的参与,迅速扩大了传播范围。

 

转化promote:

在支付宝锦鲤活动结束之后,没有中奖的用户,以及没来得及参与活动的网民,迅速赶往获奖用户“信小呆”的微博下“吸取欧气”,不仅仅是希望自己能中一些奖,还有更多的是到她微博下许愿,生活、工作、爱情、学业……并迅速登上热搜、热门话题;其次,此次支付宝锦鲤活动也创新了微博抽奖形式,引起各种大V以及想要获得关注度的人纷纷效仿这种抽奖方式,甚至在饭圈中,粉丝们在为了给自己偶像宣传/推广/希望偶像公司正视粉丝诉求等行为中也会效仿“饭圈锦鲤”的抽奖方式,引发更多的“路人”关注。

 

 

安亦扬(2018-12-03) 评论(0
0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