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营销实践总结报告
一、选择该问题的原因
首先,我在知乎上选择的话题一共有两类:生活类和专业兴趣类。选择两个话题可以获得更多的涉及面和浏览量、关注量,这样自己回答会有更多被浏览和点赞的可能。在我选择的生活类方面主要涉及男士日常护理和穿着,在大学学习营销专业的我个人形象的保持和气质的培养,是一门终身必修课,在回答此类问题的同时我也可以在评论中和更高层次的人有所交流提高。其次现在是“”男色消费“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男性更加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关注此类话题的人也越来越多,虽然我在这方面并不专业但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和话题点。第二种:专业兴趣类,我选择的是美食和绘画。之所以选择这两种的原因是因为这是我多年的爱好,并且在特定的圈子关注此类话题的人会非常多,这类话题涉及小细节较多问题角度广泛,回答的机会较多。所以我才决定发挥自己擅长的,关注相关话题讨论最多的问题和帖子,多发言多回答。只有露脸次数多了,知名度提升了才能在知乎引流,继而做营销推广。
二、答案的亮点以及吸引人的套路
亮点:(以个人保养类话题为例 )
1.多以个人为例列举保养防护方法,更有针对性和信服力。
2 .多列举现实可行的方法,太复杂和投入太多的保养方法大部分人难以接受。
3.减少使用大白话,对于切实可行的语气要有自信,毋庸置疑。对于自己不确定的保养办法可以忽略不说
4.多发教程和过程,少放成品。对这方面真正感兴趣的没有人喜欢只看最终结果。(以美食、绘画为例)
5.在描述制作过程时可以对原料品名加以描述。大家更关注制作过程和原料选用。
吸引人的套路:
1.图文结合,在解说绘画和美食的回答过程中, 实操图片是最具说服力和吸引力的,特别是分步解说,这样回答才会有更多爱好者学习借鉴和关注。
2.回答过程中要有层次感,回答风格要统一。要么走严谨认真路线,要么就是民生接地气的方式,熟练运用表情包。但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要分条目有条理性和逻辑性。一大段图文放在那里,想到啥说啥。没有人会浪费时间翻看这种回答。
3.回答的语言艺术要熟悉。知乎上的回答大多都是干货类型的,所以切忌说废话讲和主题不相关的背景故事。直奔主题,直截了当要让别人觉得有用,有共鸣、有启发,有想要继续看下去的冲动,绝对不能以说教的语气,平淡随和少套话、格式,或者无用的抒情段落做开头,才是最好。
4.回答尽可能要贴近实际、简介易懂,要有专业术语也要将术语转换成自己的易懂易表达的语言,这样大家才能够接纳和认同你的答案,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
5.文末要用分割线,适当分享自己公众号的文章链接、并附上:回答不易,小可爱们麻烦点个赞吧。这样才能把空洞的浏览变成实际的点赞,要知道很多人可能只是瞄一眼就退出了,赞赞分享,这样会让更多的知友看到你的回答。
三、答案的点赞、评论以及公众号粉丝增长情况
我是在高二的时候了解了知乎平台 ,最早接触的时候也是为了查询专业知识。早期的知乎平台学术性更强,各领域学者大神混迹于此,涉及专业类型的问题往往可以获得非常新颖、简单易懂又不失专业性的回答。但在接触前期一直没有做回答或者自己发帖。直到近两年知乎平台逐渐大众化,问题种类和回答门槛有所下降,才进行过几次互动。虽然效果并不是太好但一直在不断发文互动。找到关注人数较多的兴趣圈子,即使你的回答不是那么专业和深刻,但对于感兴趣的人来说总有值得共同探讨的地方,同样会吸引很多人关注点赞。
参加能力秀后才开始了重点提高回答问题的质量,并且开始有目的和有计划的进行问题回答,第一步首先删除了一部分之前做过的毫无章法,逻辑混乱的回答和文章,以便在别人点入我的个人主页时,给人一种逻辑明确,用户活跃,可信度高的浏览体验。其次我个人营造了一些擅长话题,自问自答,并给出准确对应图文并茂的答案,并不断的跟进制造热度,一方面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问题回答者,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大家看到最贴切较为全面的我的个人回答。
三、后续将从哪些方面优化
1.首先提高回答问题的数量,从质变到量变。积攒到足够的稳定粉丝和热度后,进而扩大领域,如从绘画入手进而发展美食和生活类的回答。
2.不断丰富自己,毕竟所选的领域对自己来说只是兴趣使然,了解的都是野路子和小窍门。真正的专业人士大有人在,要不断参与该领域的问题交流,甚至可以主动私信大V让他注意到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会省力许多,在丰富自己的同时,进而提高回答质量,拓展个人粉丝。
3.对于回答频率问题要有定期规律不能一个星期频繁活动,回答太过频繁内容质量就会下降,大家关注兴趣一旦带动,如果之后不能达到高频率的更新,就会导致粉丝流失。也不可以只发精品回答,首先个人专业知识受限,其次长时间的编辑、更新频率慢会直接在前期就导致粉丝不足。所以要定期回答定期更新。比如一周3到5次的频率,保质保量。
四、总结
总的来说,知乎是一个可信度较高的知识互动平台,同时,又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社交品台,将真正属于一个圈子的人聚到一起。对个人而言是一个不错的营销渠道和展现自己的、营销自己的平台。完全可以和公众号协同发展,做好引流,共享粉丝做积累铺垫。在今后我会持续关注并利用好该社交工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2131816/answer/529819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