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潮起潮落的“革命史”

    靠MP3业务起家的魅族2007年进入智能手机市场,随后发布的M8和M9代表了当时的国内领先水平,但在竞争还不激烈的环境下,魅族市场策略过于保守,产品迭代过慢,没有乘势把品牌和规模带上更高台阶。一味摒弃外界资本的进入,也让魅族此前的发展缺少了资本的火箭助推器。

    2010年,黄章搬出了魅族大厦,把日常工作交给白永祥负责,自己常住在了海湾半山腰里的别墅。白永祥形容其一个月出门一次或只为理发,每天的工作则是泡魅族论坛,无休止的钻研MX手机的硬件和UI设计。在日新月异发展的高科技领域,足不出户的黄章,十足是另类。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如日中天,小米等竞争对手崛起,魅族出货量差距被拉大,在国内手机市场的地位不断下滑。在智能手机竞争激烈的今天,继续依靠有限的利润来奖励分配,对于企业和员工都是输家。2014年初,黄章正式复出,作为公司创始人和灵魂人物,他的最大任务是解开自己对魅族的束缚。回归魅族后,扩大产品线加速产品迭代、引入海通和阿里巴巴投资、拿出20%的个人股份启动ESOP (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成了黄章主要工作。

    红米手机的火热,让魅族意识到千元智能机市场的巨大潜力,不再死守高端机市场。对于希望快速上量冲击规模的魅族而言,进军千元智能机市场显然是最好的选择。魅蓝Note对于魅族在今年跟上竞争对手至关重要,这款此前被市场部认为不会成功的产品,在2月底发售后180天里已卖出500万台,使得魅族2015年2000万台的销售目标也变为可能,也让传统产品线MX的研发和打磨可以更加从容一些。研发部门由从前的一个发展为高、中、低端定位四个研发团队,并会在盈亏平衡线上进行高投入,保证销售规模优先。

    魅族的潮起潮落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生命”的崛起,它会让你屏气凝神欣赏它的荣耀。

南笙(2015-05-15) 评论(1
1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