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带来了一种可能,它加速着民族复兴这一行程。中国人开始在商业思想领域建功立业,践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我们就简单数一数几位代表人物。
任正非是典型的法家型企业家。法家讲究“取势、明道、优术”,推行赏罚“二柄”。早期的任正非带领华为从《华为基本法》开始,一路披荆斩棘。取势,包括借势、造势,甚至逆势进军列强腹地,在竞争对手眼皮下抢占地盘。凭借法家思想的治理,华为快速发展,狼性十足。一方面由于军人背景,一方面由于华为的对手一开始就是国际大鳄。华为所在的通信领域,从来都是旦夕祸福,生死一念间。要打败对手,就得熟悉他们的规则,与狼共舞,最后成为狼。危机感、创新意识是最强的。包括一系列的文章《华为的红旗还能打多久》、《华为的冬天》……
后来,任正非提出了“灰度”,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策略。尤其是对于接班人问题与组织决策运行模式。从《管理的灰度》开始,任正非开始转向道家。此前,华为也实行了轮值模式,他基本也不大参与日常管理。把把方向,定定战略,提醒、督促、教练。灰度就是太极。在未来还不清晰时,就应该多看看、多等等,倡导灵活、柔性。灰度思想影响了很多人,马化腾、郭广昌等等都是。
马云是典型的墨家+道型企业家。墨家主张“非攻”,降低成本,讲究忠诚。墨家后期衰退分化出游侠一支。早起的阿里凭借游侠式的风格,武侠精神迅速崛起。18罗汉、各种武侠人物叫法、六脉神剑等等。阿里文化就是一个武侠文化。阿里基本就是明教性质的江湖帮派。他们为中小企业服务,为草根服务。要做102年的企业,这些都是豪情万丈的宣言。
马云经常嘲笑的一些官员不懂做企业,一切企业总想靠政策,一些经济学家瞎忽悠等等。他说过“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等等,甚至要实现“全球买,全球卖”等等,这些的背后都是墨家与道家思想融合的结果。他依托草根,与小微企业同在,他还蛮像明教教主的。曾经我问彭蕾,阿里象明教,有一天名门正派要围剿怎么办?她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明教张无忌跟道家张天师有千丝万缕联系,跟各门各派既有打斗又有合作。如滴滴快的合作,在足球、影视、商业地产、物流、金融等各方革面合作。
马化腾把QQ和微信折腾成今天的局面,显然不是只有两下子这么简单。他顺利地踩上了两次信息化大潮节奏,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凭借一只懵懵懂懂的企鹅和两个简单人脸状的微信,他成功连接了超过10亿人口,没有纵横捭阖的功底和独到的眼光是不可能的。从抄袭走向创新,腾讯一路上乾坤大挪移,打造最全生态。迄今为止,鹅厂的业态复杂的都不可想象。你能想到的,他们几乎都在做;你还没想到的,他们很快也会去做。
跟任正非一样,鹅厂大了之后,他也选择了道。推崇灰度,改组公司的架构。他提出的企业生态组织观点,充分肯定灵活性、柔韧性等要素。此时,马化腾就成为一名修道的人。包括对于内部竞争,对于微信的培育,如果没有一种隐忍、柔性以及适度的“慢”和容错,微信不可能有今天。对于统御一个市值进2000亿美元的企业来说,没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境界,显然是办不到的。
李彦宏虽然在BAT中留过洋,但在企业治理、组织架构方面是典型的儒家路线。百度在上市之后的扩展路径,并不向阿里、腾讯那么夸张。也一直坚守主业。对于技术的深更细作以及一身的书卷气使得李彦宏看起来总是那么温文尔雅。当然,作为全球第二、中国第一的搜索企业,他们与政府也保持着紧密的合作。李彦宏自身担任的多个公职身份可见一班。
在企业治理方面,受过良好西方教育以及在跨过企业的亲身经历,使得李彦宏在内部治理上较其他几位更加倾向法治。这一点与任正非不一样。任正非的军旅背景出身,使得华为在开始就是半军事化管理。并且,任正非的“法”更象经典的法家,势道术。而李彦宏则是“法治”型。百度在BAT中是最为稳妥型的企业,无论是投资还是用人。这跟李彦宏本身的思维脱不了干系。道家从开始的“造反”专业户到后期的养生专业户、卖萌专业户,也是形势所迫。不知道百度是否也是如此,那么骨子里的李彦宏最终也从道了。